走进奇峰镇共和村,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映入眼帘。为壮大集体经济,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,近年来,共和村通过治理撂荒地和残次林发展了1400余亩村集体蔬菜种植基地,种出属于奇峰人的菜园子。
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辣椒、南瓜、油菜等蔬菜总是川菜中不可缺席的一角,共和村蔬菜基地因地制宜种植美人椒、蜜本南瓜等畅销农产品。放眼望去,辣椒棚里,一株株椒苗长势喜人,一排排辣椒娇艳欲滴;南瓜地里,瓜藤蔓延,瓜叶葱郁,一个个南瓜正在挂果;蔬菜地里,一片生机盎然,片片菜叶叶片舒展,油光碧绿。
奇峰镇位于泸县中部,属亚热带湿润气候,四季分明,冬暖、春早、夏长,雨量充沛,日照充足,无霜期长,多年平均气温18℃,平均年降水量1200毫米。浅丘地形独有的气候条件造就了蔬菜的优质化。共和村蔬菜基地因地制宜,种植多品种蔬菜,实现一年多季,持续产出。
“我们是从重庆一家公司引进的技术,播种前邀请技术人员到我们村上测量了土壤土质,观察气候等,最终确定发展菜园子”。基地负责人聂燕峰说道。几年前的共和村,杂草丛生,撂荒严重,为走好菜园子路线,靠单打独斗是不行的,要靠成熟企业带动、靠技术人才指导、靠广大群众支持。为此,聂燕峰多次拜访企业,邀请专家,招引人才,从选种、育苗、种植、施肥,每一步都由专业人才进行技术把关。
眼下,油菜地里绿意盎然,一棵棵油菜苔色泽鲜亮、青翠欲滴。天刚蒙蒙亮,附近的农户们便背上背篓到菜园子务工了。“一会儿就要装车拉走泸州,要早点摘。”工人赵大娘一边装菜一边说道。“为保证蔬菜的新鲜度和口感,我们的菜都是当天进行采摘和分拣。”。
“菜种出来了,怎么销也是一大问题。”为此,共和村蔬菜基地搭建了“村党总支+村集体经济组织+公司+大户+群众”的合作平台。采取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自营核心区+种植大户承包片区+农户自耕自种分散区”的合作经营模式,发展订单农业,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实行统一收购对外销售,提前对接企业、商超等大型收购中心。“菜卖得好,我们也有干劲”农户陈胜荣高兴地说道。
“产业初具规模了,我还想带领更多群众共同致富,也想把返乡农民工们发动起来,这样既能兼顾家庭又能在家门口把钱赚了”共和村党总支书记聂燕峰说道。据介绍,从打造共和村“菜园子”以来,不仅解决了农业产业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,还为全镇800余名群众提供了长期在家门口务工的机会,每人每年可在田间地头挣到6000元至2万元不等的工资。“从辣椒整地、起垄、移摘,我就在这里干活,每天工资80元,离家近,能照顾家里。”正在喷洒营养液的村民赵树群开心地说道。
绿意盎然、枝繁叶茂的菜园子见证了奇峰人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的奇峰渡槽精神,产业有保障,生活有盼头,建优质蔬菜基地,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,为农民增收致富铺就新路子。
账号+密码登录
手机+密码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